AI助力健康中国”为主题,全方位探讨 AI 影像在审批、标准、产业发展及应用落地中的进程。会上,医学图像数据库放射影像数据库建设正式启动并发布了《医学影像人工智能2020发展报告》
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,就已经发现能治疗夜盲症的物质,即现在的维生素A,而维生素的工业化生产始于1934年瑞士罗氏,由此开创了现代维生素快速发展时代。
2018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,占总人口的17.9%;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有15000万人,占老年总人数的65%。据测算,预计到2020年,我国康复辅具产业规模将突破7000亿元;到2030年,我国养老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2万亿元。
监护仪+IVD+影像,“三叉戟”式产业布局引领国内医疗器械行业。公司主营业务可以分为生命信息与支持、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系统三大类,构成公司98%的收入,同时公司在骨科和硬性内窥镜上也有布局。
小肽又叫纳米胶原蛋白(NanoOligopeptideCollagen,简写OCO,即纳米活性寡肽胶原,或简称纳米胶原),也称寡肽、微肽、短肽。小肽一般是指由2-3个氨基酸组成的寡肽,平均分子量约300道尔顿。
生物医用材料(BiomedicalMaterials),又称生物材料(Biomaterials),是一类用于诊断、治疗或替换人体组织、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材料,是材料科学技术中的一个正在发展的新领域,不仅技术含量和经济价值高,而且与患者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。
2019年是中国生物类似药的元年,目前共有4款“国产”生物类似药已经获批上市,分别是复宏汉霖的汉利康、百奥泰的格乐立、海正药业的安健宁、齐鲁制药的安可达。此外,还有多款处于BLA上市申请和临床三期阶段的生物类似药,涉及靶点主要包括CD20、EFGR、VEGF、TNF、RANKL和HER2。
我国市场规模前十大药用辅料分别为药用明胶胶囊、蔗糖、淀粉、薄膜包衣粉、1,2-丙二醇、PVP、羟丙基甲基纤维素(HPMC)、微晶纤维素、HPC、乳糖。我国已上市的辅料约为500种,但同美国(超过1500种)、欧盟(超过3000种)相比相差悬殊,种类仍然偏少,可见我国药用辅料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。
中国医药流通市场呈现出整体分散,趋于集中的竞争格局。与其他国家相比,我国的批发企业数量总体依然偏多,市场竞争日趋激烈,行业毛利率持续下降,行业的整合也不可避免,业务模式领先的大型医药商业企业面临整合行业资源的历史机遇。